同樣一項政策,基層干部有沒有落實、在多大程度上落實、有沒有結(jié)合本地實際創(chuàng)造性落實,效果大不一樣。沒有基層不折不扣的落實,再好的政策也如拳頭打在棉花上。所以,落實是基層干部的基本功,鍛造“落實能力”應是基層干部的必修課。
落實當然首先是思想問題,虛與委蛇、陽奉陰違,必然會政令不通,貽誤發(fā)展。落實更是能力問題,因為落實顯然不是靠開會發(fā)文、靠拍胸脯就能做到的?!捌綍r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即使百分百的想落實,最后效果也會打折扣?;鶎痈刹垮懺炻鋵嵞芰ΓΨ驊略谄綍r。
平時多學習“政情”。全局的觀念、大局的眼光,有賴于對發(fā)展大勢的準確把握和洞悉。發(fā)展的機遇、市場的先機,來自對政策和信息的深入研判。新思路、新方法,出自我們在實踐中的不斷借鑒和創(chuàng)新。只有在平時多學習,再忙也擠出時間來學習理論、了解形勢、借鑒經(jīng)驗、把握動態(tài),才能使“政情”了然于胸,及時更新觀念,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抓落實的狀態(tài)。一旦新政策、新舉措出臺,便能迅速了解來龍去脈,找到在本地落實的最佳途徑。否則就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落實起來事倍功半。
平時多分析“地情”?;鶎痈刹坑绕涫侵饕撠熗?,是當?shù)匕l(fā)展的“火車頭”?!盎疖囶^”帶得對與錯,關(guān)系到一個地方發(fā)展的快與慢。為當?shù)卣业胶玫陌l(fā)展路子,是基層干部落實能力的突出體現(xiàn)。沒有好的發(fā)展路子,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就缺乏好的載體,也難以形成政策合力與效力。而合適的發(fā)展思路,顯然不是憑空臆想、拍腦袋決策就能找到的,也不是邯鄲學步、照搬照抄成功做法就能走通的,而是建立在對地方實際情況調(diào)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對“地情”不熟悉,平時不多思考、不善分析,看不清本地的優(yōu)勢與劣勢,就很難找到本地發(fā)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平時多察訪“民情”。毋庸諱言,現(xiàn)在一些鄉(xiāng)村兩級的工作面臨著“上級投入難、下面做事難”的窘境,群眾“無病無災不靠你,有吃有住不求你,想到利益就煩你,滿足不了就罵你,出了問題就找你”。這樣的局面不改變,要把各項工作落實好自然極其艱難。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絲毫解決不了問題,要扭轉(zhuǎn)被動局面,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平時多走村入戶察訪民情?;鶎雍芏嗝芗m紛,很多歷史遺留問題,說到底不過是利益二字,有的甚至只是群眾“胸中的一口不平之氣”而已。只有和群眾走得更近,走訪困難戶、隔閡戶和所謂的“釘子戶”、“難纏戶”,傾聽他們的訴求,耐心地說服教育,盡力地幫助解決困難,照顧他們的利益訴求,群眾才相信干部能帶領他們在發(fā)展的路上走得更遠,也才會擁護和支持黨委政府的各項工作?;鶎痈刹颗c群眾一條心,抓起落實來必會順風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