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江蘇一個家長“退出家長群”的視頻火了,無數家長紛紛點贊,并大訴苦水,表示自己也遭遇同樣的問題。隨后央視也就這件事進行了評價:讓家長改作業(yè)是老師的缺位!
【綜合分析】
家長退群的視頻刷屏,都是因為天下家長有著太多的共鳴??陀^地說,并不是所有的家長群都讓家長崩潰,但是讓家長足以崩潰的,大有“群”在。家長要不要協(xié)助老師的教學?當然應該!這個話題已經不需要再討論了。但是協(xié)助到什么份兒了,應該有邊界,不能沒規(guī)矩。
【相關問題】
(1)現(xiàn)在的家長群,不少就是“馬屁群”。有一部分熱情過頭的家長,別說替代老師批改作業(yè),就連打掃衛(wèi)生、布置教室、食堂打菜之類的工作,不少家長也是搶著干。但是同樣三四十歲的年紀,有的家長日子很滋潤,做的是全職,有這個時間和精力,有的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而更多的家長自己職場的壓力、養(yǎng)家糊口的生存壓力已經夠大了,更不用說有兩個孩子同時上學的二孩家長。但是他們同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得到平等的關注和重視。
?。?)老師很辛苦,家長也辛苦。但在教學上,校內校外的責任和義務有區(qū)別。尤其在輔導孩子學習、幫老師批改作業(yè)、應付孩子的各種打卡、參加學校的勞動等等等等方面,不同的家長一定有時間和精力上的差異,但一定不是對孩子和老師重視程度的差異。學校和老師不能在另一部分家長的殷勤當中迷失方向,不能當成理所當然,更不能以此當成家長對孩子重不重視、對老師支不支持的判斷依據,不能通過這樣的簡單對比,給另一部分學生和家長造成傷害。
?。?)家長群,說到底就是個家校之間的聯(lián)絡群。不能淪為任務群、馬屁群、點評群。否則時間長了,家長和老師都會因為對比和攀比,造成崩潰感。很多年輕的家長不愿生、不敢生二孩,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精力和能力應對孩子的學業(yè)壓力。
【相關對策】
?。?)老師與家長的關系,是教育協(xié)助的關系,也應該是親清的關系。否則教育的平等無從談起。那么家長群里的邊界怎么劃、規(guī)矩怎么做?有人說應該還原家長群“原來的模樣”,要我說,家校原本就沒有群,有群就有了交流的方便,但方便同時反而把教育的權力和責任邊界弄丟了,把相互理解的概念給弄模糊了。這是需要由教育部門來重構重置的。
?。?)教育減負,家長不能成為遺忘的角色。學校和老師面前,家長永遠是“弱勢群體”,是有求于學校和老師的一方。所以相互理解,首先學校和老師一定要更多地理解家長。要通過教育的平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通過權力邊界的清晰劃分,擔當好份內的工作,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得到家長和學生的尊重。
?。?)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把家長群的規(guī)矩,做在群外,做在校內。比如講有的地方和學校規(guī)定,家長群只允許發(fā)送學校公告和班級通知,絕不允許就個別學生的情況在群里做任何討論。有的禁止家長批改作業(yè)、打掃教室衛(wèi)生、甚至包括禁止在群里點贊、禁止發(fā)送奉承拍馬的內容等等。這些規(guī)則,都是真正懂教育、懂社會、懂責任和權力邊界的教育主管部門或者校方單方面做出來的。
【相關論述】
解鈴還須系鈴人,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對中小學、幼兒園,尤其基礎教階段的家長群,設置科學的邊界,嚴格的規(guī)則,給家長和老師同時減負,同時減壓?! 痹u社
“拍馬屁群”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家長與教師特定相處模式、溝通方式的“并發(fā)癥”?!霃V網
在標準化的規(guī)定之外,更重要的是重建家長與教師之間公事公辦的規(guī)則,在他們之間樹立起一種“疏離感”“分寸感”,讓家長群回歸原本的意義,避免防不勝防的人情經營和關系維護。——央廣網
【時評文章】
從家長大呼“退群”聽懂家校群的異化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在自己發(fā)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從視頻內容來看,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yè)、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視頻結尾處,這位家長問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對于這名家長的做法,家長們的意見并不一致。贊成者認為他說出了很多家長想說卻不敢說的話,而反對者則認為家長也太偏激,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yè)、輔導功課,也是為了孩子好,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最后吃虧后悔的還是自己。
其實,這位家長的做法是完全符合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的。去年6月發(fā)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杜絕將學生作業(yè)變成家長作業(yè)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yè),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yè)。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yè),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很顯然,學校教師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yè),把學生作業(yè)變?yōu)榧议L作業(yè),是違反這一《意見》的,家長不但有權拒絕,而且,有關部門還應該嚴格落實《意見》。
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建立的家長群,本來是為了方便家校溝通信息,但不少家校群變?yōu)榱私處熃o家長布置作業(yè)群,家長則成為校外輔導員和作業(yè)批改員。這是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職責的混淆,讓家庭教育圍著知識教育轉,把學生包圍在知識教育中,既增加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又讓親子關系異化為分數關系、成績關系,加劇家長的焦慮情緒。
家長群異化為作業(yè)群,這是“知識教育至上”、“分數至上”的結果。一方面,中小學辦學有明顯的應試教育傾向,重知識教育(智育),而輕視其他教育;另一方面,學校希望家長能積極配合學校抓學生的學習成績,而這種做法存在諸多問題。首先,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些孩子放學時根本不記作業(yè),而是回家問父母;其次,作業(yè)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批改作業(yè)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讓家長批改如何做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而調整教學方法與進度?再次,家長的文化程度不同,很多家長根本沒有學過教育學、心理學,不懂輔導孩子,用不科學的方法輔導孩子并不利于孩子學習進步,而且會產生親子沖突。
把家長深度卷入到學生的學習之中,這不是“家校共育”,而是“家校共教”。這不但讓家長把家庭教育就理解為輔導孩子做作業(yè),而忽視除學習之外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還讓家長只盯著孩子的分數,和學校老師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張。就學校辦學而言,主要事務包括教學事務和非教學事務,教學事務應該由專業(yè)的教師負責,而家長參與學校的辦學監(jiān)督、管理,主要應該參與非教學事務(諸如購買校服、監(jiān)督食堂衛(wèi)生等等)的管理。
家校共育必須清晰地界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職責,教師是教師,家長是家長。只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職,才能給孩子成長營造健康的環(huán)境。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堅決糾正中小學辦學的應試傾向,要破除當前存在的“唯分數論”、“唯升學論”問題,推進中小學辦學實現(xiàn)“五育并舉”,才能把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從應試教育的學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