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直在鉚著勁囤油的貿易商們終于等來了利好兌現的時刻。國家發(fā)改委19日宣布,從3月20日零時起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600元(人民幣,下同)。這意味著,中國成品油價格將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經此調整,全國平均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將分別提高0.44元和0.51元,宣告成品油價全面進入“8元時代”。(3月19日中國新聞網)
在事實上已經“遲滯”了若干天的油價上漲,終于沒有“摁”住漲價的“牛頭”,不排除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細心的公眾稍稍分析一下便可以得出一個有規(guī)律的結論,那就是近年來只要是國際油價有“風吹草動”,國內油價就必然跟風,基本沒有出現過國際油價上調而國內油價“按兵不動”的情形。從市場規(guī)律及成本分析,有一定的必要性也符合商品交易原則,但國內作為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成品油市場之一,卻總是在國際油價“咳嗽”時,我們就要“打噴嚏”,這似乎也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國際油價一漲,國內只能“被迫”跟風,這本質就是事實上在價格上“逆來順受”式的“受制于人”。
當然,由于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能源需求的日益旺盛,石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2000年,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1.1億噸左右,2011年達到2.43億噸,年均增長7.5%,石油對外依存度由2000年的30%已上升至2011年的56%。而煉油成本上多年來持續(xù)虧損,僅2011年前8個月就虧損600多億元。如果不跟風漲,讓壟斷油企內部“消化”顯得并不現實。
然而,作為一個日益發(fā)展中的大國,在一個日益緊迫的能源需求之下,如果長期持續(xù)這樣“看國際油價”臉色,絕不是一件好事。輕者,利益受損、便宜國際油料經營商,重者在能源戰(zhàn)略和國家利益上受人“擺布”。再深一層說,如果這樣一個不利局面繼續(xù)遲延下去,直接影響國內物價、民生、CPI等,最終會影響到改革和發(fā)展大局。所以說,這種“受國際牽制”的油價調整局面亟待從根本上改觀。
值得欣慰的是,國內壟斷油企已意識到這一問題,近年來“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和國外產油大國合作開發(fā)、合資開發(fā)以及“買斷”經營開發(fā)方式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此外,還應從縮減能源開發(fā)成本入手。我國能源浪費現象嚴重,數據顯示“在日本煉5噸鋼消耗的能源在中國只能煉1噸鋼”,可見在節(jié)能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